欢迎访问沙湾新闻网!    ‌‍‎‏ 新闻热线:0833-3445870 投稿微信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郭沫若——中国文化战线上的一面光辉旗帜(巨星陨落、盖棺论定)

2019-06-25 来源:乐山理论网 作者:佚名



科学大会闭幕两个多月后,郭沫若病情急剧恶化。他感到自己不行了,对护士说:“对不起,你们白辛苦了。”611日下午,病情更加严重。612日上午,前来探望的同志川流不息。下午,中央负责同志都赶来看望。他已到了弥留之际……19786121650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走完了辉煌而曲折的人生旅程,泰然告别了人世。

614日,新华社发表讣告:“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郭沫若同志,因病长期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八年六月十二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六岁。”17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各界代表怀着沉痛的心情前往北京医院向他的遗体告别,并向他的妻子于立群和子女郭和夫、郭庶英等表示亲切慰问。当天,他的遗体即由方毅、许德珩、沈雁冰等人和治丧委员会工作人员以及家属,护送到八宝山火化。数十个国家的元首,议会议长或副议长、政府首脑发来唁电,数以百计的国际友人发来唁电表示哀悼。18日,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外交部下半旗致哀。下午,郭沫若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庄严肃穆的会场里悬挂着郭沫若的遗像,安放着他的骨灰盒,骨灰盒上覆盖着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中共中央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负责人,党、政、军各部门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家属以及首都群众近二千人参加了追悼会。追悼会由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主持,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致悼词。悼词表达了党和人民对郭沫若的高度评价:郭沫若同志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早在“五·四”时期,他就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他是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历史的开拓者。他创造性地把古文字学和古代史的研究结合起来,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他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金文甲骨文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外国进步文艺的翻译介绍等方面,都有重要建树。他长期从事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扶持和帮助了成千上万的科学、文化、教育工作者的成长,对发展我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俱的著名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郭沫若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是全国人民,特别是科学文化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对党、对人民、对革命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我们要学习他不断革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积极进取精神;我们要学习他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的顽强毅力;我们要学习他的民主学风。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学贯古今中西,才华卓俱,著作等身。他一生为我国灿烂的文化宝库增添了二千多万字的珍贵文化遗产,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哲学、历史、考古、古文字等众多领域。

遵照他的遗愿,人们将他的骨灰撒在了祖国的土地上。和祖国大地融为一体的郭沫若,将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

大名为沫水若水洪波千古流,

雄文有女神屈原百花万代香,

郭沫若永远活在我们心中。